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述評之六
新華社記者韓潔、謝希瑤、潘潔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深刻闡明抓好改革這項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的四對關系,其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同時,始終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中不斷深化新時代我們黨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指明前行方向。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 繪就壯闊發展新畫卷
坦桑尼亞的蜂蜜、阿富汗的手工藝品、馬來西亞的鮮果榴蓮、歐美大企業的新材料新技術……剛剛閉幕的第七屆進博會,吸引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約3500家展商跨越山海前來赴約。按年計超800億美元的意向成交額創歷屆新高,盡顯中國大市場魅力。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習近平主席立足當前、擘畫長遠,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
進博會是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生動例證,見證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重要原因。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列為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之一。
“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改革和開放的內在統一關系。
擴大開放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動力——
11月1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正式施行,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其中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
開放擴大了,改革動力才更足,改革效果才更好。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全面履行承諾,以擴大開放促機構改革、法律修訂、削減關稅。
持續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盛會,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制定外商投資法,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開放新機制加快建設,推動國內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開辟發展新空間筑牢基礎。
深化改革為擴大開放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隨著各方面努力打通堵點,僅上半年就有超500萬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同比增長4倍。
改革到位了,開放能力才更強,開放空間才更大。
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持續落實“穩外資24條”,發布《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協調互促,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為經濟發展不斷開辟新空間。
今天的中國大地上,改革與開放彼此激蕩,鋪展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
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逾126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5G通信領跑全球,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區域重大戰略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拔節生長,海南自由貿易港揚帆起航……
大潮奔涌,改革開放又到繼往開來的歷史關頭。
5月22日,山東日照港。習近平總書記駐足碼頭岸邊,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決心:“我們應當堅定一種信念,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海關原產地證書可“一鍵下單”辦理,廈門到金磚國家貨運航線可實現“通關+物流”一體化服務……今年9月,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磚國家服務專區正式與企業見面,邁出制度型開放新步伐。
“今天,抓改革開放,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了。”10月16日,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到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新時代的中國,正在以更高水平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從2013年在上海設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到如今形成22個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自貿試驗區“雁陣”,一項項制度創新成果,從改革開放“試驗田”走向全國。
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共同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參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合作,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中國以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形成一大批標志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以實際行動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時,進一步提出了“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明確要求。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從昔日荒蕪的沿海灘涂,到欣欣向榮的開放新高地,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吸引了特斯拉、西門子、卡特彼勒、戴姆勒奔馳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進駐,“上海速度、臨港服務”成為其營商環境的新名片。
從最初的190條縮減至27條,制造業條目清零,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如今,上海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只有薄薄兩頁多。清單上的“減法”,見證著中國開放的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向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2024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強調“中國將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在福建考察時要求“福建和廈門要適應形勢發展,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出明確要求、指明發力方向。
以深層次改革暢通經濟循環,重塑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新優勢——
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看著調度中心屏幕上從重慶向南跨山越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書記有感而發:
“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對于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彼此呼應,新疆、云南、廣西、四川、重慶等省份相互聯動,長江黃金水道橫向協同,內陸腹地成為開放前沿。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系列改革舉措持續攻堅,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形成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新優勢。
以制度型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筑牢基礎,中國必將以開放的主動贏得改革發展的主動,以更高水平開放贏得未來。
做好統籌大文章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
保持定力,更大力度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為復雜,涉及的利益格局調整和制度體系變革更為深刻,對統籌好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提出更高要求。
“改革越深入,對開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開放水平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此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正確把握改革和開放的統一關系作出科學指導。
擴大開放之門,走穩改革之路。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更大力度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這篇大文章,是增強中國式現代化根本動力的需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突出重點,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關鍵處落子——
2萬余字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勾畫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堅毅篤行的改革新藍圖。
更加注重突出重點,強調牽住經濟體制改革“牛鼻子”;更加注重系統集成,以“七個聚焦”標定主攻方向,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實效,60條內容、300多項重要舉措奔著現實問題去、針對突出問題改……
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通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全球科技創新合作;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在全球配置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完善促進和保障對外投資體制機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積極主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動力。
真抓實干,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改革開放落地見效——
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地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新增9國人員來華免簽;給予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大開放舉措密集出臺、落地,向世界展現中國堅持改革開放“言必信、行必果”的決心和行動。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跡,今后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錨定目標,堅定信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更大力度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